•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动态>>正文
      以诗为媒,以剧为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 助力广西文旅海外传播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5-08-23 08:19 作者:唐毅 

      2025816日,“短剧助力广西文旅海外传播暨《这个三姐有点牛》创意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成功举本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协同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研创中心、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微短剧这一新兴形式,推动以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广西民族歌谣对外翻译与传播,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会议由专委会主任、广西民族大学张跃军教授主持,专委会副秘书长唐毅副教授、广西民族大学英语文学团队龙靖遥副教授、何云燕副教授、朱文宣副教授、高琳博士、研究生杨子曦同学等参会研讨。

      研讨会现场


      张跃军教授主持研讨会

       

      作为会议主持人及主办方代表之一,张跃军教授在开场发言中强调,刘三姐民歌不仅是广西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译与海外传播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国故事的表达效果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他从专业角度指出,诗歌与民谣的跨文化译介需兼顾“诗味”与“传味”,既要保留原作意境,也需契合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研创中心主任龙靖遥副教授认为,以微短剧形式创新演绎刘三姐文化,为文旅传播构建了新范式。他表示,研创中心将持续推动文艺创作与地方文化对外传播的深度融合。与会专家还围绕刘三姐IP现代转型、微短剧创作与文旅融合、多语种传播策略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韦雪芳同志在研讨会中指出,广西坐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微短剧这一新兴文化形态,有望为广西文旅资源的海外传播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微短剧为载体,借助民歌翻译搭建文化交流之桥,能够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切感和国际影响力。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雪芹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活动汇聚了文学、传媒、艺术等多领域学者及文旅行业代表,碰撞出跨学科、跨行业的融合火花,学院愿积极提供演出与翻译方面的支持,推动广西文旅和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本次研讨会受到China Daily、人民日报欧洲网、新华报业、中华网、人民新闻网、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凤凰网、广东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借助新媒体平台,会议传播效能显著提升,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传统学术研究的推广提供了新思路与借鉴意义。

      积极推动中国诗歌与民谣作品的外译与国际传播,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新时代专委会的使命与责任。学会将汇聚更多学界与创作界力量,聚焦民族文化的现代表达与国际传播,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初审:张跃军 复审:吕雅芬 终审:覃慧敏

       

      关闭窗口